海报
2020年12月29日下午,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院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的设计学科召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晓波教授莅临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艺术与人文系列讲座,以“应变与引领:新时代艺术设计的价值与使命”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院长 鲁晓波
讲座在院A301报告厅举行,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副院长杨冬江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同时,本场讲座还通过学堂在线、雨课堂及清华大学微博、抖音、快手和B站账号线上直播,北京日报客户端同步进行线上直播,受到校内外师生及社会大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关注。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副院长 杨冬江
鲁晓波院长在讲座中从艺术是否会终结展开探讨,回顾了艺术的重要思潮和范式转变的过程,畅谈设计的重要发展历史和人文观念,并从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应对新冠疫情的后疫情时代、国家迎来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转折背景中,思考今天的艺术和设计学科的价值与使命。
在解读新时代时,鲁晓波院长提到了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也提到了新冠病毒的影响以及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作《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他认为人类正在启动从未有过的深刻反思,因此,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也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变革,要应变,同时也要起到引领的作用。要做到“应变”,有四大任务:人才的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其中教育的中心仍然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育的理念虽然发生了变革,但是教育的意义仍然是提升人的能力、点亮人们的心灵。
鲁晓波院长认为,未来的世界趋势是广泛地互联互通,更透彻地感知,更深入的智能化。这就要求今天的我们不光是以自然逻辑,而且要以社会的逻辑、人文社会科学的逻辑将人和人、物和物、人和物集成在一起,才能致力于创造一个价值创新的和谐社会。
鲁晓波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包括古希腊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印象派、德国表现主义、非具象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重要的艺术流派及其背后的演进原因,同时谈到了以杜尚和丹托为代表的“艺术终结论”的观念,以及一些令人不解的夺人眼球的“艺术”形式。虽然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艺术的范式和艺术思潮不断在发生变化,但鲁晓波院长认为,艺术应该寻找新的可能性,要有观念的转变、认知方式的转化、媒介的转化和审美体验的转化。艺术不应该只是追求规模和刺激眼球,而应该是价值观念的塑造,是审美判断力的培养,是通往精神境界的途径。
谈及设计,鲁晓波院长认为设计是对事物统筹的过程的总称,可将任何造物活动的目标概念、策划和实施过程理解为设计。设计更强调有目标、有计划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创造,因此,设计即是人为事物形成的前提思想。设计的任务是解决问题,同时设计也是平衡的手段、关系协调的过当今面临的问题更加多重和突出,鲁晓波院长列举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爆炸、技术冲击、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型、人类健康面临挑战等问题,并指出设计“以人为本”的“人”既是我们这一代,也是子孙后代,还是其他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文化间的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产生的问题不同,因此设计的核心任务也一直在不断地演化和演进,但这种演化和演进不是颠覆性的,只是随着不同的发展时期重点有所转变。
在列举了众多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在应对新冠疫情的挑战和回应当代真实社会需求的优秀设计案例后,鲁晓波院长提出,我们需要的是智慧、心灵和定力。艺术与设计就是以科学的精神、以人文的情怀来驱动创新,而学科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创新,美好生活的构建,都需要人类的智慧。
最后,鲁晓波院长感言:“提起百年未有世界之大变局,是危与机共存的,我们需要应变,更需要引领”,他呼吁清华大学的师生应该一起应对世界的大变革,同时为引领这个世界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个半小时的演讲结束后,在场的师生分别向鲁晓波院长提问,既表示对鲁晓波院长的感谢,也交流了对讲座内容的体会和思考。作为鲁晓波院长曾经的学生,现任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张雷教授感谢鲁晓波院长多年以来的教诲和指导,同时到场的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博士生导师吴诗中教授也向鲁晓波院长请教了有关“艺术设计未来发展方向预测”的问题。在场的两位在校生分别向鲁院长请教了有关“技术化岗位是否会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设计师如何应对”以及“应该如何将艺术设计与科技更好融合”的问题。鲁晓波院长一一作出了解读和回应。
讲座现场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艺术与人文系列讲座”邀请艺术与人文领域的资深教授、学术名家执讲,旨在搭建前沿的学术思想交流平台,及时感知并把握时代的脉搏,积极探索艺术与人文发展与研究的新思路、新方向、新模式。系列讲座立足于通识教育理念,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面向清华大学师生及社会公众开放。
(文、图:教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