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   新闻   /   专题报道   /   教师专访   /   正文

分享

清华首批文科资深教授王明旨:清华美院二十载
2019.03.08

王明旨

坐在清华美院明亮宽敞的工作室里,王明旨教授回忆起20年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划合并进入清华前后的日子:“能在清华大学发展艺术学科,对学校和学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年我们曾为此用投票的方式征求全院教师和职工的意见,投票结果是:绝大多数教职员工都欣然同意。”

从当年的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到合并后的清华大学副校长兼美术学院院长,再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如今仍担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明旨已为清华的美术教育贡献了近20年。2018年年初,王明旨被评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合并特别顺畅”

“记得当年我曾去找全国雕塑方面很具权威的学术机构——城市雕塑委员会,负责人王克庆先生原来是留学苏联学雕塑的。他给我写信推荐了好几位老师,我们都请进来了。为了丰满壮大清华的美术学科,我们当时引进的教授级别的老师有将近30人,可见力度之大。”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的时候,王明旨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清华美院首任院长。改组学科,吸引师资,成为当务之急。

王明旨回忆,原先的中央工艺美院是一个高水准但比较“微型”的学校,整个学校学生不到一千人,教师也不过二三百人。学科方面,原先以艺术设计为主,另有一小部分是区别于纯绘画与纯雕塑的特种工艺,包括装饰绘画、装饰雕塑、壁画等。工艺美院并入清华后,王明旨与其他老师商议,决定将学科范围由原来的以艺术设计为主扩展到大美术的范畴。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清华美院在保持艺术设计学科优势的基础之上大力加强美术类学科建设,广揽贤才,迅速发展,成为令全国瞩目的“后起之秀”。以雕塑系为例,近年来,雕塑系先后完成几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对我国城市雕塑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版画、油画等专业也都发展迅速,令人刮目相看。

除了构造设计与美术并重的整体教学框架外,王明旨还力推艺术与科学交融的大方向。2001年5月,清华90周年校庆刚刚结束,清华美院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首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科学、艺术两大领域的两位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和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联手倡导了这次活动,展览参观人次刷新了美术馆的历史纪录。

艺术与科学交融自此成为清华美院发展的一面大旗。展览期间,学校支持美院成立了“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中心在此后的20年间一直通过学术研讨会和学术展览等形式,延续并拓展艺术与科学交融发展的空间。

回顾清华美院近20年的建设历程,王明旨说,不管是最开始的并入,还是之后的发展,学校对美院的发展和运行都一直“开着绿灯”。“我感觉合并得特别顺畅,学校对美院各方面的创新性工作也都非常支持,投入很大力量。”谈起这些,王明旨至今还充满兴奋之情。

“你应该学最新的商业美术”

回顾自己在艺术学习、艺术教育的道路上走过的大半生,王明旨说,这段生涯早在自己上初中时就奠定了基础。

“我初中有幸在北京一中读书,当时一中有一位叫金玉峰的美术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水平、非常热情的老师,一直活到88岁,他教出了很多美术学科的优秀学生。”金老师在北京一中组织了一个当时非常出名的美术组,毕业多年后,王明旨回校参加校庆,一同返校的从事美术工作的同学仍有300多人,他们都是金老师当年培养出的人才。

“我是当时美术组的成员之一,毕业后考进了北京工艺美术学校,金老师说你应该学最新的商业美术。”就是这句话,奠定了王明旨未来几十年职业发展的基调。

1962年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王明旨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图案训练班。在中央工艺美院,王明旨遇到了两位大师级的老师——雷圭元先生与郑可先生。“雷圭元先生所组织的图案班,图案的概念并非局限于花纹图案的范围——‘图案’一词最早来自日本,就是对英文design(设计)的翻译。”图案班学习的内容是雷圭元亲自编写的教材《图案基础》,在这里,王明旨打下了牢固的设计基础。后来,这个图案班交给了郑可先生。曾在法国留学的郑可第一次将包豪斯体系和设计应当为大众服务的概念传入中国。在郑可先生的指导下,王明旨开始学习工业产品设计及汽车设计。

1978年,王明旨考回中央工艺美院当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他先后前往日本筑波大学和日本多摩美术大学访问,在日本访学期间,多次去丰田、本田等汽车公司参观,由此对日本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是在读研期间,王明旨与车辆设计结缘——他从1978年开始参与长春客车厂的客车造型设计课题,至今仍主持着清华美院与这个项目的合作。

“我与长春客车厂的合作已有40年啦!从当年的绿皮车到现在中车集团的高铁,他们厂的几任老总我都打过交道。他们现在的副总工当时还是‘小青工’,想当年他结婚、生孩子、买第一辆汽车……人生的每一步我们都知道。”王明旨笑着说,“我们当年一起熬夜,讨论车厢怎么设计、地毯怎么选择,一块儿‘折腾’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

“从开始我们就有一个整体规划”

如今,与清华美院相对而望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已成为校内一个热门地标。从达·芬奇到莫奈,从布德尔的雕塑艺术到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艺博已成为一所艺术交流与呈现的重要殿堂。而这正符合当年筹划成立艺术博物馆初期王明旨所构想的模样。

“从开始我们就有一个整体规划,要在美院对面建一个艺术博物馆。”王明旨说。为了打造一个在发展理念上与美院相配合,既能进行海内外艺术交流又能展览学生作品、扩大对外宣传的空间,王明旨在中央工艺美院并入清华大学初期,就开始策划筹建这样一个博物馆。2016年,艺术博物馆正式落成,王明旨至今仍担任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博物馆的相关学术研究及展览规划等工作。

首期特展“对话达·芬奇”是让王明旨印象最深刻的展览。展览上,达·芬奇《大西洋古抄本》60幅手稿真迹首次登陆中国,这是这些手稿在意大利境外的最大规模展出。同时到来的还有维斯皮诺临摹的《最后的晚餐》——被认为与壁画原作最为相似的一件摹本。这些都是王明旨早在艺博落成前很久就形成好的构思:“因为我们了解意大利的博物馆藏有这方面的展品,就想艺博成立的时候第一个特展应该请到达·芬奇的主题展览。一是因为达·芬奇是举世闻名的艺术与科学交融的典型,二是他的作品真迹还没有在中国展出过,应该有很好的效果。”

此后艺博的一系列展览同样不输精彩,2018年的西方绘画500年特展更是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观众。“咱们的博物馆就是要尽量与全世界的一流机构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学术网络,吸引更好的展览。这是为了清华的学生,同时也为北京各大高校服务。”王明旨说。

回顾20年来的发展,王明旨认为美院进入清华后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不仅对优秀师资的吸引力更强,学生质量更高,学校的综合性学科优势也是对艺术类专业发展的激励和促进。“过去我们的发展范围有限,现在变得宽阔无限了。”王明旨满怀期待地说。

图、文:清华新闻网映像设计组

© 2024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100084

© 2024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