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   新闻   /   专题报道   /   学者之声   /   正文

分享

环艺系教师李朝阳: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2021.03.19

《旗帜》杂志在2021年第2期刊发了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李朝阳老师的署名文章《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旗帜》 2021年第2期 (封面)

《旗帜》 2021年第2期 刊发本文内容

全文如下: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摘要]新时代的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成绩斐然,但“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现象时有发生,致使一些地方乡村风貌同质化,乡村特色渐失。艺术设计介入乡村,探索艺术设计与乡村各系统之间的协同共建关系,有助于乡村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乡村建设的理性决策,驱动乡村建设有序、渐进、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乡村建设;文化振兴;艺术设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成效逐步显现,但乡村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很突出,不仅表现在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还表现在乡村建设的治理能力和人居环境的整体品质均存在着短板和薄弱环节。

乡村建设与文化振兴需要艺术设计的介入

艺术设计介入乡村的着力点。规划设计、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专业学科早已介入乡村建设系统工程,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大多侧重工程技术层面的增量型建设。当前的乡村建设需要提高效益和品质、强调绿色和生态。近几年出现的“艺术乡建”作为一种可贵的探索和试验,实际上已经带有艺术设计的属性。从部分乡建的一些实践案例可以看出,艺术设计可以填补其他学科涉及不到的“缝隙”,并具有宏观协调与整合作用。新时代的艺术设计可以从两个层面介入乡村建设:一是乡村空间环境塑造和服务驱动;二是文创产品及农产品驱动。以乡村振兴为抓手, 以乡村物质空间为载体,开展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以艺术设计介入为手段,科学实施乡村规划、优化乡村空间功能、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修复田园生态景观;同时,注重文化创意与乡村和农业要素的融合,深耕乡村文化资源,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延伸农业产业链,开发和提升文创产品和农产品的文化情感和消费价值,使艺术设计真正融入乡村、惠及农民。

认识乡村文化价值,担负乡村美育职能。乡村是我国农耕文明、乡风民俗等文化根脉的发源地和重要载体,乡村文化是乡村人居环境的建造基石,是乡村生产、生活方式长期的积淀。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造就了丰富多元的乡村文化,当下乡村建设虽然成效显著,但乡村文化日渐衰落问题也无法回避。实施乡村振兴,以艺术设计来推进乡村建设,有助于唤醒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不但可以营造乡村美的物质空间即“赋形”,也能重塑乡村精神文化空间即“赋能”,有助于遏制“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承袭和提升乡村的独特风貌,提升乡村建设中文化传递的自觉性,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力避城市化模式的思维误区。推动乡村发展不仅要尊重乡村的经济发展规律,还要尊重乡村的生态发展规律和厚重而鲜活的美学价值。应该看到,当前一些地方草率地以城市发展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来衡量乡村建设,将城市建设模式和技术成果直接植入乡村建设。盲目模仿、攀比跟风,审美惰性、思维固化和决策武断,衍生出一些大而无当的乡村广场、缺乏特色的新建民居、形式雷同的乡村旅游、并不鲜见的低水平墙绘、粗糙简陋的农产品包装,也使一些乡村逐渐失去了独有的地域特色。

构建“望、闻、问、切”的乡村建设对策

艺术设计可以借助我国传统中医诊断病人时的“四诊”,即“望、闻、问、切”介入乡村建设,以协同城乡上下游资源,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驱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望诊”。从乡村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审视艺术设计介入乡村的可行性,体察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空间、自然与人文现状,初步研判乡村的综合“病症”。

“闻诊”。设计者包括政府决策部门均应深入乡村,倾听来自基层干部及村民的声音和诉求,真正掌握第一手信息。通过梳理乡村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源,发现不同的“症结”。 “问诊”。此环节的参与主体是设计者,应主动与村民及决策机构密切沟通,并通过刨根问底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史料研究,掌握乡村的基础信息、历史脉络、乡风民俗、经济状况,了解村民的疑惑、困难和愿望,积极引导村民和各级管理者全程参与乡村建设。 “切诊”。根据特定乡村的具体问题, 开出相应的“处方”。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乡村规划和设计策略,精心组织实施。这是专业执行阶段,是乡村建设作品能否高品质呈现的重要环节。

走渐进式可持续的乡村建设道路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以城乡融合关系作为观照乡村建设进程的重要视角,需要科学决策、理性思考,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乡村问题。乡村文化振兴应充分考虑县域、乡域、村域之间的联动关系,审视整体的村庄体系和文化结构。在这一复杂的互动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必须具有城乡互补、古今贯通的视角,以高维度、多层面看待乡村建设、审视乡村文化,进行精致的、层次丰富的“精耕细作”,而不能再是粗放式的“修修补补”或化妆式的“涂脂抹粉”。艺术设计不仅可以服务于城市,也可以惠及乡村和农民,在实现复兴乡村文化、提升人居环境、修复乡村生态、重塑乡村活力美好愿景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4(1).

[2]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 农民富裕富足[N].人民日报,2020-12-30(1).

提供:环艺系副教授李朝阳

转自:《旗帜》2021年第2期

旗帜微平台

© 2024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

100084

© 2024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